-
首页 >> 社会实践
-
当前位置: 9499www威尼斯 >> 社会实践
优秀案例个人十八——家乡成就感悟
发布时间:2023-02-14 10:25
01
提前准备,了解情况
在下乡前,我提前查阅资料,了解杨美村大致情况,并规划好走访路线,保证走访的顺利进行。另外,在设计好具体的调查问卷内容后,我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以保证后续采访的流畅性。我还提前联系好镇政府、村委会的工作人员,约好采访时间,确保不会影响到他们的工作。
02
走访村镇,了解政策
在一切准备就绪后,我们一家人驾车前往象湖镇政府。到达象湖镇后,在与镇政府的工作人员交谈中得知,近年来杨美村按照三产融合的发展思路,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食用菌、油茶、水稻等),促进红色旅游、传统村落旅游、奇和研学等新产业新业态新发展,依托“扶贫工厂”打造“一村一品”发展格局,形成食用菌全产业链发展的富民强村支柱产业,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03
参观红色景区,体验红色生活
我们按照既定路线,前去探访杨美村特色的“红色文化”。我们去到朱德率红四军出击闽中纪念馆(荣福堂),也就是红军留款信遗址所在地。可以看见,遗址旁的房子墙上绘着红四军出击闽中以及留款的场景,左边还有“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描绘农村发展新蓝图”的墙绘。
在荣福堂里,整齐悬挂的红四军军旗,保留完好的老式建筑,罗列两旁的红军用过的物品,一下子让人回到那个慷慨激昂的年代,完好的红四军军服还有他们曾用过的杯碗,好似讲述起“请红军阿哥喝碗水”的故事。来到荣福堂右边的屋子,就见到全国保存最完好的红军留款信,它真实反映了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优良作风。
出了荣福堂,我们发现,周围还设有许多旅游服务点,与当地美丽的乡村环境融为一体,其中设置包括穿红军服、重走红军路、品尝红军饭在内的各类红色教育体验项目。象湖镇在传承红色文化的同时,致力打造“生态搭台、红色唱戏”的红色文化旅游村,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我挨个体验了一遍,仿佛在其中感受到那段壮美岁月化为流水流过我的周身,让人难以忘怀。
接着,我走过一道道窄窄的田埂,跨过一条条潺潺的水沟,走遍了整个村子,一路上遇到的村民都非常热情,他们的脸上笑容洋溢,扛着锄头还不忘在田垄上和我们交谈,讲着自家地里的收成,还热心地给我们指路。
在这大片的田地中横贯着一条河流,河对岸,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巨大的朱德雕像,这里便是红四军前敌委员会(达道堂)所在地。
04
采访当地村民,聆听发展故事
参观完后,我们回到了村部,与当地村民交谈,并进行一些记录,从村民那里更加真实更加具体地了解当地的乡村振兴成就,可以发现,村民们对于当地近年来的发展有着充分的肯定。
05
完成调研,助力乡村振兴
完成一系列走访调研,我对于杨美村的乡村振兴部署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在整理好资料和记录后,我制作了对于杨美村乡村振兴调研的PPT,并用此PPT讲述杨美村的故事,为杨美村的乡村振兴提供自己的绵薄之力。以下为部分PPT展示:
06
总结实践内容,感受蓬勃生机
在此次社会实践中,通过对杨美村乡村振兴成果的调研,我看见了乡村振兴战略的“蓬勃生机”,深刻感受到乡村振兴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作用,可以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解决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正如当地政府工作人员所说: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而要想实现乡村振兴,就要多深入群众,合力摘掉“穷帽子”;还要多实地调研,帮助鼓起“钱袋子”;也要多争取项目,改善农村“老样子”。
这次社会实践,不仅让我对乡村振兴战略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也让我思想更加成熟,视野更加开阔。在未来生活中,我会拿出百尺竿头的干劲,胸怀会当凌绝顶的状态,努力在实践中成长,在服务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