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本科生教学
-
当前位置: 9499www威尼斯>>新闻类>>信息公开>>教学质量信息>>本科生教学
9499www威尼斯2023-2024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发布时间:2024-12-05 15:53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9499www威尼斯是中央办公厅所属的唯一一所为全国各级党政机关培养信息安全和办公自动化专门人才的普通高等学校。学院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根本遵循,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中央办公厅的决策部署,坚持政治立院、特色建院、人才兴院、改革强院、从严治院,扎实推进特色化、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努力把学院建成“专而特、专而精、专而优”的国内知名高校。
学院以培养又红又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己任,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教育教学改革为动力,着力培养政治忠诚、学业扎实、作风严谨、纪律严明的高素质人才。
(二)学科专业设置
学院为网络空间安全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单位,有网络空间安全、密码、电子信息、公共管理等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学院设有10个本科专业,有8个本科专业招生,分别是密码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行政管理、保密管理。
(三)全日制在校学生情况及本科生生源质量
学院有全日制在校生2120人,其中普通本科生1736人,硕士研究生359人,博士研究生25人。普通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为81.89%。
学院为提前批次普通本科招生单位。2024年,学院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其中理科招生省份31个,文科招生省份26个;计划招收本科生440人,实际录取435人,实际录取率为98.86%;实际报到434人,实际报到率为99.77%。2024年学院理科、文科录取平均分分别超过一本线131.01分和106.4分。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
1.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
学院有专任教师151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15人,副高级职称57人,共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7.68%;具有硕、博士学位14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3.38%,其中具有博士学位9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0.93%;年龄在45岁及以下的中青年教师7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8.35%。学院有近一届教育部教指委委员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
近两学年专任教师职称、学位、年龄结构分别见图1、图2、图3。
图1 近两学年专任教师职称结构(%)
图2 近两学年专任教师学位结构(%)
图3 近两学年专任教师年龄结构(%)
2.生师比及主讲教师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号),经计算,学院折合在校生人数为1369.5人,折合教师数为151.5人,生师比为15.64。
2023—2024学年,学院实际开出本科课程205门、534门次,其中,正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52,占总课程门数的25.37%;课程门次数为149,占开课总门次的27.90%。其中教授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44,占总课程门数的21.46%;课程门次数为138,占开课总门次的25.84%。副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123,占总课程门数的60.00%;课程门次数为278,占开课总门次的52.06%。其中副教授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115,占总课程门数的56.10%;课程门次数为267,占开课总门次的50.00%。
承担本科教学的具有教授职称的教师有20人,以威尼斯官网具有教授职称教师23人计,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比例为86.96%。其中,3名具有省级教学名师称号的教授,全部讲授本科课程。讲授本科专业核心课程的教授7人,占授课教授总人数的35%。高级职称教师承担本科专业核心课程39门,占所开设本科专业核心课程的72.22%。
近两学年高级职称教师承担课程门数占比及教授为本科生授课情况见图4、图5。
图4 近两学年高级职称教师承担课程门数占比(%)
图5 近两学年教授为本科生授课情况(%)
(二)教学条件
1.教学经费投入
2023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为937.91万元,本科实验经费支出为137.26万元,本科实习经费支出为33.94万元。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为3958.26元,生均本科实验经费为790.67元,生均实习经费为195.51元。
近两年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生均实验经费、生均实习经费情况见图6。
图6 近两年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生均实验经费、生均实习经费(元)
2.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与教学实验室
学院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1.44亿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6.07万元。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664.34万元,新增值达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的4.84%。
本科教学实验仪器设备4560台(套),合计总值0.740亿元,其中单价10万元以上的实验仪器设备112台(套),总值3368.19万元,按本科在校生1736人计算,本科生均实验仪器设备值42600.58元。
3.教学用房
学院总占地面积7.87万m2,产权占地面积为7.43万m2,学院总建筑面积为13.19万m2。现有教学行政用房面积(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行政办公用房)共67119.91m2,其中教室面积3286.0m2(含智慧教室面积68.0m2),实验室及实习场所面积11207.47m2。拥有体育馆面积9794.0m2。拥有运动场面积22885.0m2。
按全日制在校生2120人算,生均学院占地面积为37.14(m2/生),生均建筑面积为62.23(m2/生),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为31.66(m2/生),生均实验、实习场所面积5.29(m2/生),生均体育馆面积4.62(m2/生),生均运动场面积10.79(m2/生)。详见表2。
按目前学院全日制在校生2070人计算,各类教学用房面积及生均值见表2。
表2 各生均面积详细情况
类别 |
总面积(平方米) |
生均面积(平方米) |
占地面积 |
78737.30 |
37.14 |
建筑面积 |
131937.13 |
62.23 |
教学行政用房面积 |
67119.91 |
31.66 |
实验、实习场所面积 |
11207.47 |
5.29 |
体育馆面积 |
9794.0 |
4.62 |
运动场面积 |
22885.0 |
10.79 |
4.图书馆及图书资源
学院图书馆总面积达到4800.0m2,阅览室座位数480个。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37.30万册,当年新增9402册,生均纸质图书157.42册;拥有电子期刊78.84万册,学位论文360.34万册,音视频59039.0小时。2023年图书流通量达到0.35万本册,电子资源访问量12.10万次,当年电子资源下载量12.92万篇次。
图书资源及生均纸质图书等情况见表3。
表3 图书资源及生均纸质图书等情况
纸质图书总量(万册) |
37.3 |
生均纸质图书(册) |
157.42 |
当年新增纸质图书(册) |
9402 |
生均年进纸质图书(册) |
3.97 |
当年图书流通量(本次) |
3505 |
电子期刊(册) |
788390 |
学位论文(册) |
3603382 |
音视频(小时) |
59039 |
5.信息资源及应用
学院校园网主干带宽1000Mbps,校园网出口带宽2050Mbps,网络接入信息点数量1560个,电子邮件系统用户数3000个,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总量2TB。
学院注重教学信息化建设,现有图书管理系统、本科教务管理系统、泛雅教学管理平台、实践教学管理平台、网络通识课平台等,目前各信息系统应用情况良好。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专业建设
学院确立“面向需求、优化结构、突出优势、打造特色”的专业建设思路,瞄准新时代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科技前沿和密码保密事业发展需求,本着特色化、内涵式发展目标,着力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主动适应国家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对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推进“信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工作。目前有5个专业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专业被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形成国家、省、校三级一流专业有机衔接建设体系。
结合国家重大战略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修订《学科专业设置改革实施方案》《本科专业建设与管理办法》,确定了专业设置、建设和动态调整原则,规范专业设置与管理,促进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构建与招生、培养、就业、评估联动的本科专业预警和动态调整机制。
(二)课程与教材建设
学院基于OBE教育理念,修订了2022版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制定《本科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本科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办法》,定期考核评价课程建设水平。不断提高课程设置的科学性、规范性、系统性,及时将新理念、新科技、新案例纳入课程教学之中,实现课程的动态优化调整。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深化小班化、互动式、研究型、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区分度。调整优化课程内容结构,适当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将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入推进课程考核评价机制创新,提升本科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
对接国家级“双万计划”和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建设计划,加强课程建设的系统性规划,围绕教学团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讲义分类建设,构建一流水平课程建设体系。开展优质课程项目培育孵化,构建国家、省(市)、校三级培育孵化机制。2024年,3门课程入选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其中“国家安全概论”获得重点建设项目;3项课件入选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件”;3项教案入选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案”。
在2022版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制修订中,根据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指南》,各门课程根据密码保密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对专业人才能力素质的要求,结合自身特点,科学合理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课程思政元素与课程教学有机融合,实现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各门课程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明确指标要点及案例式样,以及融入的章节,下一步将继续探索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的方法和途径。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中小学教材建设的意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切实提高教材建设水平,学院对《9499www威尼斯教材建设与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并于2024年5月发布了《9499www威尼斯教材管理办法》,从组织架构和管理职责、教材建设规划、教材编写、教材审核、教材选用、支持保障、监督检查等方面对学院的教材管理进行了规范和完善。学院马工程教材选用率及覆盖率均达到100%。
(三)实践教学
学院根据本科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从学生入学初的军训,到贯穿整个培养过程的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实用技能培训、社会实践、第二课堂实践创新能力项目,到第八学期的毕业设计(论文),各实践环节环环相扣,各项规章制度保障有力,整个过程管理规范、严格,教学效果良好。
1. 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旨在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的综合教育,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学院要求各专业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合理地设置实验教学内容,并根据实验教学大纲,编写实验教材或实验指导书。为确保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院要求实验指导教师在开课准备、课上指导、实验报告批改、成绩评定、教学反馈等环节必须做到规范、严格。
2023—2024学年,本科各专业开设有实验的课程149门,其中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6门,占有实验课程总门数4.03%,开设实验项目336个,开出实验2304学时。
2. 实习实训
为了加强对实习实训环节的规范和管理,学院特别制定了《9499www威尼斯教学实习工作管理办法》,该“办法”从组织管理到实习成绩评定等多个方面对实习实训环节进行了详细规范。在每年寒暑假前发布实践教学安排通知,对各类实习实训环节的具体实施提出明确要求。为了确保实习实训环节的有效实施,学院每学期还设置了为期2周的实践教学周,专门开展实践教学工作。2023—2024学年,参与本科实习实训环节的学生达1295人次。
3. 毕业设计(论文)
学院非常重视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提升工作,每年都将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作为重点工作,采取多项措施,对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开题、中期检查、进度督查、论文答辩和论文抽查等各个环节进行程序规范,严格管理。为杜绝学位论文代写、买卖等学术不端行为,学院利用“中国知网”大学生论文抄袭检测系统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全面检测。
2024年,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428人,参与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的教师124名,其中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占比52.42%,平均每位教师指导学生人数3.45人。备选题目共639个,备选题目与学生人数比例达1.49:1。被选题目中,以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实践性工作为基础的题目共377个,占所有被选题目的88.08%。
为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学院印发了《关于2024届毕业设计(论文)后期工作安排的通知》,对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督查、查重检测和答辩后抽查提出了进一步要求。过程督查方面,在各教学系中期检查基础上,开展院级进度督查。各教学系以检查组为单位,对课题进度相对滞后的学生列出日进度表,并要求指导教师加强指导,同时将每个检查组中期检查成绩最低的1名学生报学院进行集中督查,未通过学院督查的学生直接进入二次答辩。查重检测方面,利用中国知网本科生论文抄袭检测系统对每篇论文在答辩前和终稿上传前集中进行2次查重检测。对论文重复率未能达到要求的学生,经各教学系进行审核鉴定,合格后正常参加答辩,不合格的学生直接进入二次答辩。答辩后抽查方面,学院从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成绩合格的学生中,采用重点抽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按30%比例抽取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审查,抽查不合格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记为“E”,进入二次答辩。
在2024届毕业设计(论文)中,有421人通过首次答辩,7人进入二次答辩。12名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被评为院级优秀,3名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被评为市级优秀。
(四)创新创业教育
学院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大力支持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活动。一是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健全工作体系。学院成立了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形成校领导牵头、多部门协同、一体化推进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体系。为进一步规范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适应上级文件要求、学院现状及竞赛发展情况,修订印发了《9499www威尼斯“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9499www威尼斯本科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管理办法》及《9499www威尼斯重点支持的学科竞赛目录》。二是通过宣传引导、学分认定等方式营造创新创业教育良好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学生毕业资格审核时,要求学术创新学分不低于2学分,同时设立创新学分可兑换免修公选课制度。三是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新修订的《9499www威尼斯“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将立项时确定项目级别调整为结题时确定项目级别,并限定了学生同时参与项目数及指导教师同时指导项目数,提高了项目完成质量。为顺利过渡至新管理办法,学院于2023年秋季进行了一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补充立项,同时完善创新创业导师信息库建设,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搭建桥梁。
2023—2024学年,学院共有81名教师参与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投入创新创业专项资金62.12万元、奖学金17万元。本科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45项,其中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3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2项,校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30项,总共参与学生158人,占在校本科生人数的9.1%。参加创新创业竞赛本科生1093人,占在校本科生人数的62.96%,在创新创业竞赛中获省部级以上奖项的本科生380人,占在校本科生人数的21.89%。近两学年参加创新创业竞赛及获省部级以上奖项的本科生占比见图7。
图7 近两学年参加创新创业竞赛及获省部级以上奖项的本科生占比
为对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学院举办了“红星杯”大学生创新大赛,主赛道和“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参与项目73个,参与本科生553人次,学院选拔推荐的12组项目,获得北京赛区一等奖1项、三等奖8项。产业命题赛道,参与项目3个,参与学生48人次,1组项目入围北京赛区复赛。参与本次“红星杯”创新大赛比赛的本科生达601人次,占在校生比例30%以上。
(五)教学改革
学院贯穿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支持教师开展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按照“两性一度”的标准,85%以上的课程开展案例式、研讨式、读书引领式、主题宣讲式、体验式、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实践,43.4%课程实施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模式改革,26.5%的课程实行30人以下的小班化教学。强化综合性项目训练,专业核心课程推行将工程项目、科研选题引入课程设计、项目式教学实践,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定期开展院、系两级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为教师提供交流展示平台,促使教师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在2024年第四届北京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管理信息系统”团队和“国家安全概论”团队获得二等奖,“计算机网络”团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团队和“网络对抗技术”团队获得优秀奖。
学院不断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国家、省(市)、校三级培育孵化机制,继续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类项目培育孵化。通过拓宽专业基础、融合新技术等形式,持续推进新工科建设。对现有工科专业全要素改造升级,将相关学科专业发展前沿成果、最新要求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过程,着力提升专业建设水平。通过对文科专业进行数字化改造,深化文科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做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相统一,不断提高新文科建设水平。探索基于新工科、新文科的培养理念、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质量标准等教学改革与创新,培育高水平教学成果。2024年,北京市教学改革创新面上项目获批3项;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重点课题获批1项,面上课题获批10项。
四、专业培养能力
(一)培养目标紧扣学院办学定位
坚守初心使命,努力建设“专而特、专而精、专而优”的国内知名高校。按照这一办学定位,学院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着力培养政治忠诚、学业扎实、作风严谨、纪律严明的合格人才。
(二)培养目标契合社会行业需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院主动适应国家网络安全与信息化事业发展新形势,服务密码强国、网络强国战略的重大需求,紧密对接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与商用密码产业发展。出台《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合理性与达成情况评价实施办法(试行)》,建立培养目标调研、反馈与持续改进机制,定期赴全国党政系统密码保密部门进行调研访谈,检验培养目标的合理性,听取人才培养的改进建议。多年来,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准确,毕业生政治素质高、适应岗位快,与事业发展需求相适应。
(三)培养目标体现“五育并举”要求
全面落实“以德立人,以智慧人,以体健人,以美化人,以劳塑人”五大攻坚行动计划,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严格落实思政课学分学时要求,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和“四史”公选课,注重专业思政建设统筹,对课程思政提出明确目标。强化专业的知识谱系建构和课程的交叉融合,推进新工科、新文科建设成果应用,完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打牢专业基础,拓宽知识视野。四年体育课程不断线,开展丰富的体育活动,引导学生强健体魄,将学生体能测试纳入毕业资格审核。按照《加强新时代高等学院美育工作的意见》,开设艺术通识课和选修课,丰富艺术类第二课堂活动。“劳动教育”课既注重理论教学(16学时),又注重实践教学(24学时),推动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实践性劳动、社会服务性劳动和校园劳动文化建设。
(四)修订培养方案践行产出导向理念
全面对标《普通高等学院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专业教指委具体要求,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办法》,基于“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OBE教育理念,全面修订2022版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科学设计课程体系,建立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对应矩阵、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对照关系表,最终支撑培养目标达成。坚持“反向设计、正向实施”思路,注重吸收密码强国建设对人才需求的调研成果,将新兴技术发展、新经济需求纳入培养方案。密码和保密业务指导机构、用人单位深度参与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以学生学习效果、能力成果为评价依据,提高课程对专业培养目标的匹配度、贡献度和达成度。
五、质量保障体系
(一)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学院作为中央办公厅直属高校,自建校以来,始终得到党中央历代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历任中办领导也为学院建设发展作出重要批示,为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关于高校人才培养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学院先后制定了《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人才培养综合改革方案》《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提升计划实施方案》《深化本科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着力加强顶层设计,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及人才培养目标,各行政部门分工明确、相互合作,各教学部门共同参与、齐抓共建,建立并形成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文化氛围,初步形成了具有行业特色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和质量保障机制。
学院始终坚持“以本为本”,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地位,围绕本科教学加强重大问题研究、推进资源优化配置、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一是学院党委重视本科教育教学工作。2018年学院召开改革动员大会,明确提出“要坚持将搞好本科教育作为学院之本。”院党委会、党委常委会将研究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纳入重要议题进行研究部署。并制定实施学院领导干部深入一线联系学生制度,领导干部听课制度和院领导接待日制度,有效保证了院领导能够经常深入本科教育一线了解情况,及时协调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二是院长主抓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学院每年定期召开全院性的教学工作会议,每月召开1—2次由院长或主管教学副院长主持的教学部门负责人会议,研究、协调教学工作。院长、主管教学副院长长期坚持参加教学督导组、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答辩、专业建设论证等相关教学会议。三是教学部门领导落实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学院将领导干部听课制度写入教学管理文件并始终坚持执行,在听课过程中,领导干部对教室环境、教学管理、学风建设等方面实地考察,发现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2023—2024学年,院领导人均听课5.83学时,其中人均听思政必修课程2学时。
(二)教学质量保障
1.教学制度保障
为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保障制度体系,根据中央、教育部、北京市教委有关深化本科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文件精神,从课堂、实践、考试等各环节全过程严格规范管理,出台《教学质量评价保障工作管理办法》《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实施办法》《本科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实施办法》《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合理性与达成情况评价实施办法》《本科专业毕业要求达成情况实施办法》,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构建了一个全方位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和评价体系,覆盖从课堂教学到学生毕业后的各个阶段。
2. 教学管理保障
学院有一支经验丰富的教学管理人员队伍,通过日常教学管理、定期教学秩序检查、试题试卷检查、学生评价以及同行评教等教学管理机制,保障了日常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学管理人员保障。为保障教学工作正常运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学院高度重视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建设了一支院系(部)两级,专兼结合的高素质教学管理队伍。现有教学副主任和教学秘书等各类本科教学管理人员29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博士、硕士16人,教学管理队伍结构合理;有校级教学督导专家16人,系级教学督导专家39人,教学督导队伍专业可靠;同时还聘请校外专家参与教学督导。2019年以来,教学管理人员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项。有4人被评为北京市高校优秀教学管理人员。
教学运行保障。在学期伊始,学院组织教学秩序检查,对各教学部门学期初的教学运行情况进行检查与督导,以确保学期初的教学工作能够平稳有序地进行。在学期中,学院组织试卷检查和试题检查,以保证试题出题质量和试卷评阅质量。在学期末,学院从师、生两个对象,开展期末评教工作。学院将学生教学信息反馈制度作为一项常规制度纳入《9499www威尼斯教学质量评价保障工作管理办法》。一是设立“日常教学信息反馈制度”,打通学生与任课教师日常沟通的渠道。二是组织学生通过教务系统开展期末教学评价,对教师所授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打分,并将评价分数纳入教师年度教学业绩考核。2023—2024学年,参与评教学生35427人次,学生评教覆盖全院所有教师及所有开课课程。在同行评教方面,通过教务系统收集同行教师对受评教师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予以反馈,为促进任课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供重要参考。
教学管理能力保障。学院定期为教学部门负责人、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以及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等进行相关教育教学政策培训,使他们熟知并掌握国家有关政策和学科专业发展前沿,以提升他们教育教学决策能力和教育学术评价能力。三年来已举办教学管理能力提升培训会议8场。
3.教学督导保障
学院教学督导工作以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为主要目标,按照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要求,确定督导目标和方向,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领导干部、校外督导专家、校内院系两级督导专家、同行教师、学生评教等多角度、全方位的教学督导格局,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面督导与重点督导相结合。每个学年对所有任课教师进行全面督导,对新任课教师和管理部门兼职教师进行重点督导。教务处负责统筹协调,组织落实学院教学督导工作,考查监督教学部门督导方案执行情况。各教学部门承担教学督导工作主体责任,按照人员归属、课程归属制定本部门督导工作方案,开展教学督导。
线上督导与线下督导相结合。为推进学院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改革进程,在做好传统线下督导工作的基础上,组织任课教师进行线上课程培训、经验交流,保证所有教师都能熟练掌握线上教学技巧。
4. 教师教学能力保障
为提升学院教师教学能力,保证教师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及时掌握最新教学理念,学院制定了全方位的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通过教师教学能力培训、青年导师制度、以赛促练和教学团队建设,保障了所有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稳步提升。
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学院邀请了多名校内外知名专家从教学创新、大学生创新教育、课堂教学能力等多方面对一线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进行培训,三年来已开展此类培训12次,开展教学主题沙龙1次。
青年导师制度。为充分发挥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学院对新入职教师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导师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科研等全面指导,帮助青年教师快速适应学院教学节奏,提升教书育人能力,加快青年教师成长。目前已安排40名导师对49名青年教师进行指导。
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为推进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2024年,学院举办了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经各教学部门选拔推荐,共有9支教学团队进入院级决赛。大赛搭建了教学团队之间交流展示的平台,推广了教师在教案设计、教学组织等教学基本功方面积累的经验,对帮助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六、学生学习效果
(一)学风建设
学院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生命线,通过不断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推动建设优良校风学风。
2023—2024学年,学院有28名学生获评国家奖学金、50名学生获评国家励志奖学金、获院优秀学生奖学金772人次。有83名毕业生获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其中市级26名,院级57名。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省部级以上奖励769人次,其中国家级59人次,发表各类学术作品39篇。
(二)就业情况及用人单位评价
2024年学院共有本科毕业生428人,实际毕业425人,授予学位425人,毕业率和学位授予率分别为99.29%和100%。
学院积极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制订并完善就业工作方案,采取“一生一策”的困难学生就业帮扶措施。截至2024年10月,有410名毕业生落实了毕业去向,其中400名毕业生参加工作,10名毕业生攻读硕士研究生,应届本科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6.47%。
学院积极开展毕业生用人单位质量跟踪调查,根据最近一次调查问卷结果,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整体评价满意率高,普遍认为学院毕业生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好、守纪律、懂规矩、能吃苦、肯奉献、工作积极,用的安心放心。
七、特色发展
(一)健全思政工作体系,构建“三全育人”格局
建设一体化、全贯通思政工作大格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科体系、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全程,覆盖全体师生员工,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共管、校系两级联动,上下贯通、左右协同的“大思政”工作格局。
聚焦“密码思政”建设大思政课。承担北京市“行业院校思政课建设”重点课题和“行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项目,结合学院实际,强化问题意识、突出实践导向、发挥资源优势,聚焦“密码思政”建设思政“大课堂”、搭建育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大思政课”建设特色鲜明,为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大力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学院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精神,制定实施《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编制《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指南》,优化课程思政建设体系,在培养方案、教学大纲中融入专业思政、课程思政内容,每门课程根据课程思政设计参考指标明确指标要点、案例样式及融入章节,深度挖掘各学科门类课程和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和元素。健全协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体制机制,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构建起覆盖全面、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工作体系、教学体系和内容体系。
推动“三全育人”网格化精准化。研究出台《“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人才培养综合改革方案》,根据部门职责和个人从事专兼职情况,明确“五育”的牵头配合部门和每个岗位的具体育人职责,加强督查和考评;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将“五育”培养任务分解体现于学生在校四年培养全过程;强化高校育人中心地位,将“五育”融入于“十大育人体系”之中,充分彰显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始终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要求,课程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心理育人等取得明显成效。
(二)持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
为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探索本硕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人才的自主培养质量,在专业培养方案基础之上,研究制定“卓越计划”学生工程技术能力专项培养体系,设定多个课程模块、多个实践项目。各课程模块制定基础知识学习与实践训练的内容、形式,按分级分段阶梯式设计学习与训练的计划与路线,提供各类学习资源,并对学生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定。各实践项目以结果为导向引导学生分组选择课程模块,完成项目任务,以多样化的项目完成效果为考核依据。具体特点:
动态选拔、动态退出机制。从大一新生开始,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兴趣特长、学习能力,动态选拨学生进入“卓越计划”,同时实施动态退出。
科技型研发机构项目制管理。加入计划的全体学生共同组成“卓越班”,对“卓越班”按照科技型研发机构项目制模式进行管理,所有加入的学生选择课程模块进行自学为主的基础训练,根据实践项目,学生按照专业兴趣与特长跨年级、跨专业组成若干个项目组,承接具体的项目。
以任务为单位的三阶段自学路径设计。每个课程模块均按照筑基、提升、卓越三阶段进行设计,每个阶段以小型任务为单位设定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实践训练内容,并提供参考资料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以实践项目为引导的过程管理。根据实践项目的类别和具体需求引导学生选择课程模块开展自学,并按照项目实施的基本路径开展过程管理和阶段性考核。
学分替换与免修线下课。根据不同课程模块的具体设定以模块任务学习替换本专业部分课程学习,免修线下课,直接参与课程考试或者成绩评定。
(三)持续推进基于OBE理念的教学质量制度建设
学院完成基于OBE教育理念的2022版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的制(修)订工作,新制(修)订《本科专业设置与建设管理办法》《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办法》《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合理性与达成情况评价实施办法》《本科专业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实施办法》《本科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实施办法》等17项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基于“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OBE教育理念中关于课程和专业合理性评价、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方面的管理制度。逐渐形成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能力为核心的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五自”质量文化。
强化自觉的质保理念。各专业定期开展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达成分析以及专业培养目标合理性和达成度分析。全体教师开展课程目标达成分析、保障教学目标达成正在成为全校教师的自觉行为。
强化自省的质量标准。学院健全涵盖培养方案、专业建设、理论课程、校内外实践教学、毕业设计(论文)等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质量标准体系,确定了各教学环节的质量要求,明确了学院、职能部门以及教师的工作职责。
强化自律的质保意识。把教学质量作为本科教育生命线,学院党政领导定期进行教学秩序巡查、深入课堂听课,带动全校师生重视本科教学质量,将教学质量与教学单位及教师的考核、业绩和待遇挂钩,质量自律意识不断增强。
强化自查的质保体系。构建了“目标与标准、管理与保障、监控与评价、分析与改进”四位一体的闭环式质量保障体系,依托院、系部、专业三级组织,通过“标准实施、监控评价、分析反馈、改进提升”的运行机制,在教育教学全过程落实质量要求。
强化自纠的质量价值观。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办优良传统,践行“五个坚持”的价值理念和“快稳严准细实”的扎实作风,秉承“忠诚、笃学、严谨、守纪”的校训,以持续改进为核心,不断反省自纠,努力追求卓越业绩。
八、需要解决的问题
过去的一年,学院以新一轮的审核评估为契机,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改进提高,在人才培养等工作中取得了新的成绩,但还存在以下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一是教学资源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包括信创资源建设、课程资源库、真实项目案例库建设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加强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进一步推动产业技术发展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二是质量保障体系闭环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对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机制构建需进一步完善;基于OBE理念的相关制度已经制定,落实需要加快推进,形成反馈闭环。